1946年,宿北战役标志着山东野战军与华中野战军的首次联手会战,意在彻底歼灭敌方整编69师。这一战役非同凡响,尽管第一纵队没有被指派直接歼灭69师的任务,但他们在战斗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然则,由于前线指挥部下达了一道不太恰当的指令,第一纵队一度面临惨重损失的风险。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情况呢?
在宿北战役期间,敌军将兵力分为四路向解放区发起进攻,而山东野战军则集中精锐力量,准备消灭敌军的一路。特别是他们将目标明确锁定在整编11师和整编69师身上。这一路的敌军共有六个半旅,武器装备和火力配置非常强大,尤其是整编11师更是敌军的王牌部队。那么,为什么会选择对这一敌军进行攻击呢?
显然,敌军对该地区的地形并不熟悉,且过去从未与山东野战军交手,因此自然低估了对方的作战能力。依靠更为优越的装备,他们显得相当自满。上级指挥计划试图先将69师和11师隔离开来,先行歼灭69师,然后再转而全力对付11师。为了实现这个计划,山东野战军调动了第一纵队、第二纵队、以及第七师和第八师,共计五个团参与其中。
在战斗的布局中,第一纵队被部署在左侧,肩负着割裂69师与11师的重任,以防止敌方的增援,确保兄弟部队顺利歼灭69师。夜幕降临时,第一纵队悄然穿插至战斗位置,随后突袭行动开始。然而,第一纵队正面临着极大的生存挑战,周围三面均是敌军,尤其是整编11师的威胁最为严峻。战斗一触即发,敌军对第一纵队发动了猛烈进攻,此时第八师紧急撤退,前线指挥官竟下达了让第一纵队也撤退的命令。
展开剩余65%就在当天白昼,第一纵队四面受敌,而11师则拥有飞机和重炮,只要一稍有动作便会被敌军锁定,根本无法逃脱。叶飞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一命令,因而遭到对方的不快回应,这让叶飞心中愤怒不已。眼看第一纵队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,轻举妄动的后果可想而知,唯一的解决方案便是柳暗花明,坚持到黄昏,借助夜色进行突围。经过沟通,政治部主任与参谋长最终赞同了他的策略。
这时,第一纵队只剩下第一、第二和第三旅的七个团,实际上缺少了两个团。在敌军持续炮火的疯狂攻击下,叶飞下达了坚守阵地的死命令,若是阵地坍塌,他们将完全陷入危局。距离黄昏仅剩一个小时之际,第七团正在与敌军激烈厮杀,如果按照原定计划反击,第七团必然会坚持不住,于是他决定提前开展反击。两个旅冲向第七团阵地,出其不意地将敌军打得措手不及,迫使敌军开始撤退,这一转折瞬间改变了战场局势。
在追击过程中,敌军69师的一部分也因此漏网,叶飞迅速调动部队消灭了这一部分敌军,成就了决定性的胜利。这是野战司令部意想不到的结果,若非叶飞的部队及时发现并展开攻势,整编69师恐怕难以彻底被消灭。因此,上级对第一纵队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。
战斗结束后,双方召开了总结会议,叶飞向前线指挥所的负责人反馈了让他在大白天撤退的命令,希望上级能对发出该命令的指挥官予以批评,而这位负责人被认为是山东野战军的参谋长。对于这位指挥官而言,或许他也面临着内心的复杂取舍。陈毅对此表示不必过于严厉批评:“既然胜利已经取得,那就不再追究了。”他显然对整个战局有着更深刻的理解,而叶飞对其他战场的状况并不清楚。在第一纵队遭遇险境的情况下,陈司令员出于团队合作的考虑,决定不追究这件事情。
发布于:天津市专业的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